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
首页 >  行情 > 正文

【热闻】我们不说“上岸”,因为每一段经历都值得留恋

2023-04-06 21:34:38来源:红网

□曹奕涵(南京师范大学)

近日,“中国人好像一辈子都泡在水里”这个词条而引起的“上岸”文学成为了某短视频平台的上升热点,网友纷纷留言,引发热议。


(相关资料图)

有人发表评论:中国人好像一辈子都泡在水里,中考、高考、考研、考公……我们总是在说:“上岸!上岸!”但我们好像永远为了结果忙碌着;我们总说:“等我熬过这段,我就……”可是生命是在不断进行中的。我们好像是从一个水坑游向另一个水坑,我们真的会上岸吗?

我们总说“上岸”,那究竟什么是“上岸”?在中国人可以理解的语境中,“上”就是“人往高处走”,代表着一个美好的境地,而“岸”和“海”相对,代表着一个稳定而安稳的状态。因此,所谓“上岸”就是指离开悲苦境地,来到一个让人感觉到幸福光明的地方。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不难看出,“上岸”这一词本身就已经否定了当下的一切美好,它充斥着一种逃离现状、背弃当下的焦虑感。

我们习惯了和时间赛跑,习惯了顺着大部队的节奏,习惯了在岁月的洪流里以游泳者的姿态不停歇地抵达一个终点又一个终点。但是,在我们被迫溺在水中的时候,我们是否被漫到眼睛的水迷糊了视线而错过了身边一闪而过的绝美风景?我们在追求“上岸”时,可能忘记了其实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

我们总说“上岸”,是为了引起异质群体的关心,让自己所处环境之外的人看到自己挣扎努力的模样,从而放大自己的“求安慰情绪”,以一种自我感动式的状态让自己最后取得的成就“合理化”。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网民情感逐渐变得淡漠的互联网环境中,过分在异质群体中暴露自己的情感需求是很危险的,极易掉入互联网的陷阱之中,而引起不必要的讨论和纷争。另外,多少份的付出换取多少份的成就,这是无可厚非的,过度强调自己的“痛苦经历”,只是一种变相的自卑罢了:“你看,我取得这个成就,是因为我付出了那么多。”

当然,“上岸”文学的流行也存在一定合理性。无论是升学、考研,还是就业、相亲,这些沉重的压力或许来自身边人,或许来自自己,都成为了内心焦虑感的来源。在这样的快节奏生活里,一丝喘息都被认为“可耻”,所以“上岸”文学的流行便成为了宣泄情绪、寻求安慰的途径。我们呐喊“我要上岸!”来短暂性地麻痹神经,获得心灵安慰。

可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上岸”呢?到底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才算“上岸”呢?我们不断地背弃当下,不断地强调现在的悲苦,无限地憧憬未来的美好景象,可是我们能够保证即将上的“岸”,就是我们最后抵达的“岸”吗?当未来的美好景象再一次变成我们要背弃的当下,又该怎么样处理这种心理落差呢?

所以,我们不说“上岸”,因为生命的每一段旅程都值得期待和留恋。

升学的过程很难,但是我们也尝到过解题后的成就感;考研的过程很难,但是我们也被透过教室窗子照进来的阳光沐浴过;找工作的过程很难,但是我们也在奔跑中找到了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热爱;考公的过程很难,但是我们也在刷题背书里坚定了自己赤忱的信念……我们并不是一直溺在水中,我们是在阳光下奔跑,一级级打怪升级,并在过程中不断收获知识和感动。

与其高喊“我要上岸”,不如抓紧当下,不背弃现在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啊!

标签: